close

有人說
在貧窮地方生活過的人
才知道惜福

其實
住過物價昂貴的地方
也會得到很大的收穫

待過像北歐這樣昂貴卻不奢華的地方
確實會讓人對許多事物的價值認知產生不同的啟發

去過東京 倫敦的人都知道那裡物價昂貴
剛出爐的統計報告顯示
挪威的奧斯陸已取代東京
成為全世界物價指數最高的城市

北歐的高物價大家時有所聞
但不親自走一趟無法完全領略
一瓶可口可樂約合台幣八十元
公車上一趟就要台幣一百元
一個麥香堡餐要價四百多元
一公升汽油也要六十多元
我在丹麥有一次趕時間
坐了趟計程車
大約是台北到土城的距離
花了快兩千台幣

在這種地方生活會是什麼感覺
一般人可能想當然爾地以為北歐人非常有錢
其實不然

北歐採行社會主義
提供優厚的教育與社會福利
人民必須支付極高的所得稅(平均約為50%)
加上物價的因素
算下來一般中產階級的購買力
其實跟台灣人差不了多少
感覺上甚至有時還更低

北歐與台灣消費者的消費比重也大不相同
舉例來說
台灣人有不少錢花在外食 應酬與娛樂上頭
有的上班族每天不買一杯星巴克(Starbucks)咖啡沒辦法開始工作
除了喝酒會花比較多錢
北歐人多半的花費與居家有關
請客也經常把客人請到家裡
比較沒有下班後的交際應酬開支
在某種程度上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北歐的居家設計產業如此發達

北歐人在衣著上也不太講究名牌
如果你在哥本哈根穿著Armani或是拿個LV的包包
恐怕會惹來異樣的眼光
他們喜歡到H&M就像到IKEA一樣
選擇價錢合宜又有設計感的商品
國際精品一直不是北歐人熱中的目標
例如LV一直到2006年底才在挪威這個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開第一家店
生意將會如何仍在未定之天

在北歐
車子不是這麼受到關心的物件
加上政府使用高關稅抑制汽車的消費量
大部分的人不願意花錢買車
所以路上看到的大多是平價普通的三門小房車
消費者對於汽車所連結到的情感
並沒有那麼"激動"
我甚至覺得北歐人買車
跟古人挑一匹馬的心態比較接近
要耐跑 省油
要"中用" 不需要"中看"
台灣人買車
跟挑選伴侶的心態比較像
要新 要體面 聽話好管
年紀到了就應該買一部

在北歐
肉類跟水果很貴
外食很貴 菸酒很貴 汽油跟車很貴
所以我多半回家自己煮飯
也從不考慮買車
偶而存點錢坐"廉價航空"去玩
買些書 多做戶外運動
生活倒也簡單充實

北歐人自古以來就一直與惡劣的環境搏鬥
謀生不易
後來經濟開始起飛
配合良好的社會政策
才逐漸呈現"均富" "不奢華"的經濟思維
直到今天這依然是北歐消費的樣貌
在這樣的氛圍下
人民養成珍惜物力與資源的習慣
這不一定屬於台灣老一輩教導後輩勤儉持家的那種做法
而是學會錢用在刀口上的"選擇力"
在那裡
有前人擁有更多的低調
而不是珠光寶氣

不少人由貧轉富時都經歷過這樣的歷程
口袋才一裝滿錢
立刻買名車 洋房 養紅龍 戴鑽錶
這是大家對財富的定義
也是消費的價值所在 彰顯財富
漸漸地
彰顯財富化身為彰顯品味
低調奢華的居家設計
高檔攝影器材 高爾夫球具 HiFi音響
SUV 法式紅酒餐廳
追求享受與品味
得到自我的消費價值
是人人的夢想
只是
追求理想中的消費價值好像沒有想像中容易

節錄自~"黃世嘉.北歐魅力I.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petitfrank 的頭像
    lepetitfrank

    le.petit.Frank fooling @round

    lepetitfr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